1)第四百二十八章 行正道自有天助_农门团宠小娇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年卖西瓜,人人都得了甜头儿。

  百姓们得了银子,过了个好年,孩子们有了学堂,学了一冬的写算。

  聪明的孩子,已经能勉强写一封书信了,一百以内的加减也熟练之极。

  县城里,商铺因为农人的慷慨,也是没少赚银子。

  衙门里更不用说,上到属官,下到差役,都拿到了“辛苦银子”。

  多少不论,这银子拿的可是光明正大,是百姓心甘情愿孝敬的,不是他们前边走,后边被骂蝗虫!

  再看城外,通往各村的路都修整一新,通往京都的官路,更是宽敞又干净。

  这些都是因为一个小小的西瓜,不,应该说是因为教会了众人种西瓜的方大人。

  今年再多种一些,秋日时候,各家就能建新院子,娶新媳妇儿了。

  于是,恨不得刚出了正月,就有人开始在田里忙活了。

  疏通水渠,烧荒,拉粪肥。

  更多人是到县衙门前问询,今年有多少西瓜秧苗,每村能分多少。

  方玉同徐昆,易先生几个,最近也在商议这件事。

  去年是第一年,村里统一种,有力于众人凝聚。

  但弊端就是,无论干活儿的,还是没干活儿的,最后分配一样的银子,总有些不公平。

  时日久了,就容易有矛盾。

  今年若是各家种各家的,多劳多得。

  可为了西瓜保值,不至于秋日时候烂大街,西瓜秧苗又不能给太多。

  最后,三十六个村子,按人头分配,一人一分儿地。

  就是说,十个人一亩瓜田。

  一般的村子都是二百多人,二十亩左右。

  整个桥安县算下来,也就七百多亩,足够供给京都和周边,也不至于自己砸了西瓜的价格。

  当然,有的人家人口少,可以同邻居亲朋合伙。

  一起种,一起打理。

  若是有懒蛋,不想出力气,那也可以把他的份额卖掉,自然秋日时候的收获同他也没有干系。

  这般,勉强算是做到了,按劳分配,也刺激了人口增长。

  毕竟一个孩子就是一分儿地,一分地种出二十个西瓜,最少卖几两银子。

  一个孩子吃穿用根本花不完,这样的账,谁家都算的明白啊。

  消息很快公布了出去,乡绅们却是不同意了,纷纷找到县衙。

  去年他们不情不愿的跟着种了一点儿西瓜,秋日时候,肠子都悔青了。

  今年征集人手,正准备大干一场呢,结果就按照户籍人头发放西瓜秧了。

  要知道,修路时候,他们都出力了,收益时候怎么就被排除在外了。

  方玉早有准备,一本账册从头算到尾,各家这一年出了多少粮食,多少人手,都一笔笔记录的详细。

  谁也别想挟恩图报,投入多少,就给多少产出。

  县衙为了感谢乡绅们支持家乡建设,翻上一倍,就是仁至义尽了。

  于是,几乎每个乡绅气势汹汹进县衙,出来时候,一人得了十亩西瓜的份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