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六章灵巧海豚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受制于平台尺寸以及成本控制等因素,海伦娜并没有在IP系统,但是大幅度增强这型潜艇的水下活动能力,依然是完成牵制英国近海封锁兵力任务的必要保证。不过要想增强潜艇的水下活动能力,不仅需要应用技术上的进步,更需要设计理念上的革新。

  虽然在上次世界大战中,潜艇已经成长为海战舞台上最耀眼的新星之一,但早期潜艇就设计思路而言,其实更接近于传统的水面战舰。只不过相比普通的水面战舰,潜艇凭借发电/电动机、压载水舱以及全封闭船壳,可以在发动攻击和躲避威胁时暂时下潜而已。

  基于上面这种设计思路,早期的潜艇就线形而言,大多采用适合水面航行的船型;就传动方式而言,大多采用水面航行时效率较高的机械传动;就武器配置而言,除鱼雷外大多会装备大中口径的甲板炮。

  其实在当年的作战背景下,潜艇采用这种设计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对于潜艇来说,一战时期的作战环境还是相当友好的。那时候天空还是蓝的,海水还是绿的,商船还是基本没有武装的,飞机的性能还是很糟糕的,对海雷达什么的更是根本不存在的。

  所以为了节约鱼雷和炮弹,当时的潜艇在遇到落单的商船时,有时候甚至会直接大大方方地浮出水面,拿甲板炮威逼商船打开通海阀自沉。即使有少数硬骨头的商船不肯立刻就范,潜艇只需要开炮吓唬一下船员,大部分商船也就会认清形势,乖乖地投降了。

  可惜这种美好的时光在今后的战争中,大约是很难重现了。在上个位面的二战中,随着航空反潜技术的加强以及雷达的广泛采用,潜艇的水面活动能力受到了极大限制。而集中护航体制又让潜艇用甲板炮攻击落单商船的机会越来越少,况且就算潜艇遇到了所谓的落单商船,又该如何判断这是否是艘伪装成商船的武装反潜舰呢?

  基于未来全新的作战环境,在定阶段,海伦娜就对设计人员们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过去的潜艇就像是海獭,大部分时候都在海面上活动,只是偶尔潜入海中觅食;而虎鲸大部分时候都在海面以下活动,只是偶尔浮出水面换气。现在大家的设计目标,就是要增强潜艇的水下活动能力,从这个型号开始,逐渐把我们的潜艇从海獭变成虎鲸。”

  见设计人员们脸上纷纷露出心领神会的笑容,海伦满意地朝大家点了点头,又笑容可掬地补充道:“当然喽,我们的*********,如果把它比作虎鲸可能有点夸张了。那么让我们先退而求其次,将这款新潜艇设计成一条灵巧的海豚吧!”于是新型潜艇提高水下机动性和续航时间的总基调就这样定了下来。

  为提高潜艇的水下活动能力,艇的线形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