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二章麻烦解决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纵观上个位面的世界航空工业史,威利·梅塞施密特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代设计大师了。他主持设计的*********,足以让梅塞施密特这个名字永垂航空史册!不过这位老兄的作品也并不总那么靠谱,其中不成功的坑货也着实不少,比如说那个失速事故百出的机,再比如说这次差点把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搞垮的。

  虽然确实是梅塞施密特飞机设计生涯中的“黑历史”之一,但海伦娜知道,虽然大师也是会失误的,但大师的很多失误往往都属于高水平的失误。梅塞施密特在的挫折就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典型的“高水平失误”。

  1925年,梅塞施密特设计出了,虽然这种飞机其实只是一种外观非常简陋的小型飞机,但梅塞施密特却给它融入了自己先进的设计理念。要承力结构被设计为一个整体,这样做不仅减轻了结构重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梅塞施密特的这种模块化、易生产的理念在*********的,在此后设计9运动飞机时,梅塞施密特继续贯彻并完善了这一理念。然而事实证明理念过度超前于实践总是会出问题的。于是在,过度迷信一体化结构带来的减重效益的梅塞施密特终于自己把自己玩脱了。过度的结构减重直接导致了度不足,而这正是导致因之一。

  当然,上也不止强度不足这一个。设计缺陷是主起落架间距是爱太窄了,对于这款翼展不小的飞机来说,主起落架间距太窄给飞机的起降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而故就和主起落架间距太窄有关。

  海伦娜不知道这次在不会对梅塞施密特有所触动,不过海伦娜知道梅塞施密特其实是一个虽然才华横溢,但又及其固执的飞机设计师。对于梅塞施密特的这种固执,海伦娜想起来真的是又爱又恨。

  比如说上个位面中,正是因为梅塞施密特的固执,从的模块化、轻量化、易生产的理念被坚持了下来,这一理念的贯彻最终造就了产性和维护性。在个生命周期中,总生产量达到了34852架,雄踞二战所有战斗机产量之冠(如果不局限于战斗机的话,产量最高的作战飞机应该是苏联的伊尔-2,产量超过万架)!有资料显示,德国生产一架耗费的工时只有英国生产一架“喷火”战斗机的三分之一左右,这简直都不像德国人设计的武器!。

  同样是上个位面中,同样是因为梅塞施密特的固执,过小的主起落架间距这个从病也一直被传承了下来,一直传到和。当然,主起落架间距过窄这个祖传的毛病也不是因为梅塞施密特头脑有问题,故意不让飞行员好好起降,而是因为梅塞施密特为了减阻减重,设计的几乎所有单发飞机用的都是祖传的窄机身,单翼梁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