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五章纵置横置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上个位面的二战中,德国在法国战役中遭遇了可怕的“厚皮怪物”:法国的“夏尔B1”重型坦克和英国的“玛蒂尔达2”型步兵坦克。其中“夏尔B1”重型坦克拥有厚达60车首正面装甲,“玛蒂尔达2”型步兵坦克虽然采用传统的阶梯状车首装甲,但其垂直部分的的最大厚度却达到了非常可观的78mm。

  这样的装甲厚度无疑是当时德国坦克上装备的37对付的,事实上,即使是三号坦克上的42倍径50的“厚皮怪物”也倍感无力!况且即使是50也没有普及,法国战役中装备*********。

  虽然最终的结果是英法的重甲坦克由于部署分散、机械故障频发、缺乏步兵和炮兵的掩护、缺乏制空权等原因陆续损失掉了,但是这些“厚皮怪物”依然给了德国人极大的震撼!当德国坦克车组成员们听着自己的炮弹打在对手身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然后听到车长一次次咬牙切齿地吼出“我们未能穿透敌人的装甲!”的时候,德国坦克手们内心估计也是近乎崩溃的。

  然而德国人的麻烦还没到头,此后德国人在北非又遇到了更加“皮糙肉厚”的英国铁乌龟:正面装甲厚达102mm的“丘吉尔”系列重型步兵坦克!接着在苏联又遇到了拥有倾斜60度的45-*********度的75重型坦克。这些防护力良好的对手虽然没能在第一时间抵挡德国人空地协同的攻势,但也足以使得德国坦克手一直都在怀疑人生,直到43/*********。

  崩溃的可能还不仅仅是德国的坦克手的内心,德国坦克设计师们的心态估计也跟着崩掉了,自法国战役后,(H)重型坦克的研发大大加速,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虎式”重型坦克的前身。

  不过此时德国设计师们设计坦克的思路已经变了,他们不再是为了坦克而设计火炮,而是先扒拉出一门能击穿一切对手的大威力火炮,然后再设计一个能装下这门大威力火炮的坦克车体,最后再去为这个车体找一个能让它开动起来的动力装置。啥?没有合适的发动机?排量不够,档位来凑呗,比如“虎式”和“虎王”重型坦克的那个拥有八个前进挡和四个倒车档的变速箱就是这么来的。

  这种以装载大威力火炮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很快就给德国坦克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第一个不良影响是会导致车体设计上的水多加面,面多加水。每当现有车体设计无法承载新炮时,德国人通常都会将原有的设计简单放大,然后把新炮塞进去,而这种车体迁就火炮的做法严重拉低了德国坦克的吨位利用率。事实上,德国后期发展的坦克重量之所以失控,垂直装甲以及纵贯车底的传动轴固然是原因之一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