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九章危机蔓延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32年下半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已经在资本主义世界肆虐了整整三年,但依然看不到任何复苏的迹象,几乎所有的西方工业国的经济都先后遭到了重创。

  其中美国作为这场经济危机的策源地,自然受创最为严重,其工业生产相比危机前水平下降了50%,等于直接被腰斩。值得一提的是,本位面中由于海伦娜发明的那些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存在,经济危机前美国资本市场的泡沫化的程度大大超过了上一个位面,这也导致了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的破坏比上个位面更加深重。

  美国经济这边一片愁云惨雾,欧洲经济同样不好过。英国和法国有庞大的海外殖民体系,面对经济危机,英法不约而同地加强了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盘剥,以抵偿自己的损失。所以英国和法国的症状稍轻,工业生产分别下降了29%和17%。

  相比英法,德国的工业生产下降就比较严重了,工业生产下降了39%,这个降幅仅次于经济危机的策源地美国(如果不是海伦娜引导“和平基金”回国部署了一些科研生产项目,这个降幅估计还会更大)。德国的经济问题之所以如此严重,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德国没有英法那样的海外殖民体系可以转嫁危机,而德国的国内市场容量又不够大,这就使得德国面对经济危机时缺乏回旋余地。

  第二个原因是面对经济困境,美国为保护本国经济和就业而大幅度提高关税,打响了了全球贸易大战的发令枪。美国开了坏头,其他工业国自然不甘示弱,纷纷报复性地提高关税。持续的贸易战直接导致国际贸易状况严重恶化,国际贸易协调机制几近崩溃,世界贸易市场大幅度萎缩。在这次全球化的大退潮中,德国的进出口萎缩了将近70%!这对于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德国经济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第三个原因是随着经济危机的蔓延,德国国内的政党纷争变得更加激烈,议会中充斥着大大小小的政党,却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形成稳定的多数派。在这种情况下,魏玛共和国政府连组织一个稳定一些的内阁都做不到,自然更不可能拿出什么有效的反危机措施了。

  ……

  戏曲《桃花扇》中的大奸臣马士英有句名言:“幸遇国家多故,正我辈得意之秋”,德国经济的惨淡,却给了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一个绝佳的崛起机会。

  虽然在*********,希特勒未能击败德高望重的兴登堡(第二轮选举中,兴登堡获得1939万张选票,希特勒获得1341万张选票,位列第二),但是在*********选举中,纳粹党却收获满满,得到了全部*********。虽然这个席位数还不足以让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