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六章犹太往事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刚才希特勒对海伦娜提到的“锡安主义者”其实就是后世常说的“犹太复国主义者”。“锡安主义”一词中的“锡安”二字,指的正是耶路撒冷附近的锡安山。

  我们知道,从公元前10世纪起,犹太人就曾经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过盛极一时的奴隶制国家,但此后犹太人不断被周边崛起的强权所征服。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在血腥镇压了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起义之后,把犹太人的圣城耶路撒冷彻底夷为了平地,原来聚居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从此流散到了世界各地。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一系列近代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相继在欧洲建立起来。这种变化自然也深刻影响到了散落在欧洲各国的犹太人,由于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因素,欧洲犹太人始终遭到歧视,并且难以和当地民族完全融合,这种不公正的境遇使得犹太人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民族国家的愿望日益强烈起来,犹太复国主义思潮于是应运而生。1897年,在瑞士巴塞尔举行的第一次世界锡安主义组织大会上,犹太复国主义者们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即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应该回到犹太人的古老故乡——巴勒斯坦地区,重新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带来了一线希望,在欧洲战争局势最为胶着的1917年,长期的战争已经让大英帝国的财政摇摇欲坠。为了争取犹太财团的资金支持,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贝尔福给英国犹太复国运动领袖罗思柴尔德写了一封信,这就是著名的《贝尔福宣言》。

  在《贝尔福宣言》中,英国声称“英皇陛下政府赞成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会尽力促成此目标的实现。但要明确说明的是,不得伤害已经存在于巴勒斯坦的非犹太民族的公民和宗教权利,以及犹太人在其他国家享有的各项权利和政治地位。”

  《贝尔福宣言》让当时世界上的犹太复国主义势力为之振奋,直接导致尚在英德之间观望的犹太金融家们做出了最终选择,即彻底倒向了英国人这一边。当时的德国倒不是不想拉拢犹太资本家,遗憾的是当时德国实在拿不出能和巴勒斯坦相提并论的筹码。要知道,一战时的巴勒斯坦可是德国那不给力的盟友——奥斯曼土耳其的领土(好吧,德国人的盟友从来就没有给力过),德国人总不能拿着盟友的领土去和犹太人做交易吧?

  犹太金融家的贷款对协约国的最终胜利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一战结束后,到了英国人兑现自己诺言的时候,英国人却和犹太人打起了哈哈。英国人不仅通过所谓“国际托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