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5章 壮丽汉家山河,大明工业化!_明朝大祸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练的汉人工匠就更少。而培养蒙人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关键是,蒙人数量也不足,他们大多迁徙不定,到现在愿意定居在瀚海附近从事采煤工作的蒙人也还没过万。”

  “至于蒙古诸部,车臣汗部眼下依靠剥削采矿蒙人所得,收买了许多蒙古部落,还意图用和亲的方式加强收买,而意图联合起蒙古诸部,重现林丹巴图尔当年的权势。”

  朱聿键在张贵问后就如实回答了起来。

  张贵听后沉思了片刻,接着就抬头看向朱聿键:“这么说,我们在瀚海开矿,倒是给了车臣汗部壮大的契机!这可不是好事。不过,对于你说的瀚海煤矿缺工严重的问题,的确也需要尽快解决,眼下看来,还是得多吸引汉人过去才行。”

  张贵说到这里便看向了车窗外,络绎不绝的人群,他知道让汉人去关外那等苦寒之地去,的确是个难题,对于一个普通汉人而言,除非真是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就不会有谁愿意离乡背井,何况,眼下开发关外煤矿需要的是有技术的汉人,而这类汉人就更加不会在关内有活不下去的时候。

  有时候,汉人们,无论是权贵官僚还是黎民百姓,不愿意去外面牟利,也跟自己汉家河山本就富饶肥沃有关,再加上本身又生产技艺纯熟还勤劳聪慧又有忍耐力,故而真要让其上下一体的自发去往外面润,还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只能增加汉人数量,提高去关外海外汉人官吏与工匠的待遇!同时,要继续让更多的汉人读书学习!人口增加了,就会有更多的汉人在关内待不下去,尤其是已读了些书,想谋求一番富贵前程,实现一番抱负的汉人,只能去关外海外;而关外海外的汉人官吏与工匠待遇提高了,自然可以弥补在关外海外喝冷风吃咸菜的苦。”

  当张贵晚些时候,将温体仁、成基命、毕自严一干阁臣九卿请到内宅商量解决关外海外汉人数量不足的问题时,毕自严就先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成基命则听后则言道:“为何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开发关外海外?我大明自有大量矿产,且如今以瀚海煤矿如今之产量,已足以够大明所需,何必费尽心力地再去增加煤炭之产,而不惜为此增加国帑支出?以鄙人看,大明现在最大之问题就在于开支甚巨,冗兵、冗员、冗费,已经成为大明眼下之三大痼疾,若不及时解决,恐累后世。”

  “不开放关外海外,难道要对内夺民之利,毁自家河山之藏,断自家国运,而维持开支?”

  毕自严反问了一句。

  成基命听后反驳道:“我的意思是,当务之急是应该削减开支!把准备官办的几条铁路建造之工程废止,令海外各总督从此自筹军费与俸禄,关外驻兵只止于瀚海于河西再就是辽东与咸州,弃库页岛与北山。”

  说到这里,成基命就激动地道:“大明不宜再扩张了!继续扩张,除了增加国帑支出,毫无益处,还不如积蓄国力,使后世子孙免受财困之苦!”

  “今天就议到这里吧,是该削减开支,还是该继续往外开源,诸公回去再想想,到时候我们再商议出个结论,然后给陛下作为参考。”

  张贵因自己还没有想好,也就在这时候下了逐客令。

  于是,温体仁、成基命、毕自严便离开了这里。

  这些日子,张贵会时常直接请这些大员来自己府上商议政务,虽无摄政王之名,但俨然已有摄政王之实。

  但对于张贵而言,治国理政到了大明现在这一步,依旧是难以抉择的,毕竟大明这艘船实在是太大,不敢轻易调头,但有时候又不得不调头。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