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5章 天启的帝王心术,两千多万石粮,张贵_明朝大祸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给朕出点子做什么新器械了。”

  魏忠贤听到天启说西厂又立了大功,心里有些酸溜溜的,回道:“是!”

  接着,魏忠贤就拿出一份奏本说:“皇爷,这是左都御史杨涟参劾左副都御史制策大臣袁可立的奏本,内阁不敢擅拟,故请陛下圣裁。”

  魏忠贤知道,杨涟这份奏本的分量很重,便一直等到现在第一批漕粮进京,且西厂送来追缴粮赋所得总额的题本后,才拿了出来。

  天启听后,灵机一动,佯怒道:“这种事别来烦朕!”

  说着,天启就继续在锯起眼前的一截木料来。

  “是!”

  魏忠贤没有像王安一样劝天启对此事作出表态,别为木工活荒废了耽误了正事,而是果断拿着奏本去了司礼监。

  刘若愚见魏忠贤没有带回圣谕,便问道:“这是为何?”

  魏忠贤知道天启这样做是在钓鱼,以没有态度的方式表达着真正的态度,好让更多反对新政的跳出来,而不只是处理一个被反对派推出来的一个恪守礼法认死理的杨涟。

  但魏忠贤没有向刘若愚等太监解释,只吩咐道:“如果是参劾咱家,定让他杨涟先下诏狱!但既然他杨涟参劾的是姓袁的,那我们内廷就不管,留中!以后凡是弹劾他袁可立的,都留中!”

  “是!”

  杨涟冒死递上去的参劾袁可立的奏本就这样石沉大海。

  历史在这一刻再次产生了变化。

  原历史上,杨涟是以参劾魏忠贤的方式表明了自己和天启相左的政治态度,而因此落了个下诏狱的结果。

  而现在,他倒也算运气好,因为张贵这个变量的加入,逼得一部分文官走上了前台,成为了天启实现中兴大明的主力军之一。

  也就让原本是杨涟参劾魏忠贤的历史事件变成了杨涟参劾袁可立。

  代表内廷的魏忠贤因此选择了中立,没有亲自下场,打破平衡。

  杨涟因此等了许久,也没有等来抓捕他的厂卫。

  这让杨涟很失望,他宁愿自己死在诏狱,也不希望自己的奏本石沉大海,被皇帝无视。

  希望通过杨涟的死,来激化反对变法者内心怨恨程度的人对此则更加失望。

  他们需要通过吃杨涟死后的人血来加强对变法新政的舆论攻势。

  “杨涟必须死,而且必须死在诏狱里!他不死,事情就不能闹大!”

  黑夜里,一灯如豆,伸手欲掐灭此灯火的申用懋此时就对一些文官同僚,咬牙说了起来。

  “就不应该参劾袁可立,而是应该让杨涟直接参劾魏忠贤!参劾袁可立,那独夫和他的走狗魏忠贤不会亲自下场,会隔岸观火!”

  躲在灯影里的黄立极此时说道。

  “谁让现在主持新政的是袁可立和他的同党,南下追缴逋赋的又是国舅爷,他魏忠贤没有直接参与,杨涟这把利剑也就没打算去斩他魏忠贤!诸公难道有办法劝说杨涟参劾魏忠贤?别的御史言官是能做自己门户口舌,但他杨涟只愿做天下人的口舌!”

  申用懋说道。

  “没错,追根究底,问题出在国舅爷身上,国舅爷让朝堂上现在多了一股势力,很多时候连借刀杀人都不能做了。”

  黄立极说着就叹了一口气,接着就眸光冷厉地道:“国舅爷才是最大的祸害!”

  申用懋这时说道:“我们这位国舅爷要回京了,听说是回京议亲的。”

  “议的谁家女儿?”

  ……

  “父亲,你们给我议的谁家?”

  张贵一回家就也向张国纪询问起来。

  张国纪道:“这门亲事是元辅提的,其实当时我也只是对小阁老提了一嘴,没想到,元辅就记在了心上……”

  “那是谁家?”

  张贵忙问道。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