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50章 ,风波平息_大明镇海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

  我们读四书五经和诸子真义,我们明白君臣之道,我们博古通今,哪里是那些读新式学校的人可以相比的。

  就该如此,不能让这些新式学校的学生考科举,这当官啊,辅助君王啊,还是我们儒生更合适。

  开办新式学校的目的是为了让普通子弟多少能够识文断字,掌握一些技能的解释,也是让他们得以接受。

  不管如何,这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贫寒子弟读一些书,认识一些字也是好的,多少能够知道一些忠君爱国的思想、知道一些忠孝节义,这对于他们管理大明也是有帮助的。

  平息了儒门的怒火,给予了儒门的肯定,保证了儒门的地位。

  再加上最后,朝廷这边也是说了,以后将会每年拨款百万两银子用于兴建和维持传统私塾和书院的开办和运转,让更多的子弟能够学到儒家真义。

  这样一来,儒门的人也算是彻底的平息下来。

  得到肯定和保证,又获得了支持和发展,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只有极少数一些酸臭腐儒依然不依不挠的在向弘治皇帝这边上书。

  希望关停新式学校,或者是干脆将这些新式学校变成传统的私塾和书院,教授四书五经和诸子真义。

  但这一点很快又遭到了其他人的强烈反对。

  这考科举已经很难了,三十少进士、五十老明经就足以说明科举考试之难,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你倒好,竟然还有将这些新式学校转为传统的私塾和书院,到时候这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就会一下子激增十倍、百倍、千倍。

  恐怕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三十少进士,五十老明经了,有些人可能考一辈子连个童生都考不上了。

  要知道一所新式小学的学生数量就有上千人,有些大的小学甚至于有两三千人,整个京津地区新式的学校有几十所,属于十万计算的学生在里面读书。

  真要是全部转为私塾和书院,那朝廷给北直隶这里的名额纵然再多十倍,恐怕这里也会转变为地狱模式。

  天子和朝廷这边的处理是非常合适的。

  新式学校的学生培养出来是为了掌握技能,为了方便以后做工的,这私塾和书院培育出来的学生是为了考科举,为了以后当官辅助君王治理国家的。

  两条路线,不同的方向,彼此互相存在,这样挺好的。

  这当官、辅助帝王的自然是不需要太多,由他们这些传统的大地主、大士绅、大官僚家族子弟来就可以了。

  至于普通大众,认点字,读点书,明白点道理也是好的,这样可以更好的去做事,至于辅助君王、治理天下就算了。

  事情和风波渐渐的平息,京津地区也是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喧嚣和繁华,同时壬戌年科举考试也是很快就开始了。

  大家的注意力很快又被科举考试的事情所吸引,三年一次的伦才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