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79章 尚父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盟多年,维持秦崔两家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

  一个篱笆还要三个桩呢。

  “好,既然你愿意,那这个事情就说定了,不能再反悔,我回头带你再去崔家拜访,把这事情说定。”

  让孝忠离开后,秦琅从桌上拿起一本书。

  这还是贞观中他与高士廉、许敬宗、令狐德棻等一起负责编撰的氏族志,上面刊定了大唐各大氏族的排名。

  最初高士廉就是定的博陵崔氏第二房的黄门侍郎崔民干家族为第一等,他没有弄明白李世民修氏族志的初衷,所以不被批准,经过数次修改都没让李世民满意,最后还要秦琅告诉高士廉方向,最终拟定了不以过去郡望为依据,而是崇尚官爵为序,以皇族李家排第一,然后是皇后长孙氏、窦氏、独孤氏等排名,再然后是宰相家,那些寒门甚至是奴隶起家的,只要职事五品以上,都得以列入氏族志中。

  而博陵崔氏这样顶级名门,反而只能屈居第三等。

  秦琅此时翻出氏族志,主要还是看看博陵崔家的家族情况,博陵崔氏老牌名门,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氏族志上不仅只有一家,而是一姓里有好几家。

  整个氏族志修订后是二百九十三姓,录入一千六百五十一家。

  博陵崔氏就录入了六家,也就是如今的博陵崔氏六房,其中第二房到如今还是十分兴盛的。

  武德朝,第二房代表人物是崔民干,武德朝就当过黄门侍郎的,不过从贞观朝起,第二房的领军人物就是崔敦礼了。

  翻看氏族志,上面很详细的记录着,崔敦礼是博陵崔氏第二房的第九世,崔民干是第八世,崔民干是汲郡公崔宣猷的孙子,崔仲方是他父亲,而崔仲方是崔敦礼的祖父。

  不过崔民干最高也就做到黄门侍郎,虚封博陵郡公,贞观晚年去世,也始终没能进入政事堂拜相。

  崔敦礼的儿子们才能一般,平时喜欢跟秦珣一起瞎混,倒是他的两个弟弟能力还不错,一个是同父异母的弟弟崔余庆,名门子弟,居然能文能武,甚至弃笔投戎,在边关立有战功。还有一个堂弟崔承福,也是擅骑射通笔法,还能诗会赋,这兄弟俩年纪也都跟秦琅差不多。

  翻看了一会,秦琅也发现当初贞观年间修订的这版氏族志,上面的那一千六百五十一家,如今已经居然有一小半没了。

  比如说当初列为一等的后族长孙家族,就随着长孙无忌的身败名裂而受牵连,死的死流的流。

  还有许多功勋贵族或士族名门,都差不多。

  才不过三十多年,历经两朝,就已经如此大的变化了。

  氏族志可以重修了。

  秦琅脑中冒出这么一个念头。

  一来这本氏族志已经不适应如今实际情况,二来氏族志的作用,本就是政治性的,如今新皇即位,也就意味着新的政治格局,贵族豪门等也要重新排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