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5章 八仙过海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都暂时不会回来,那么商贾们肯定也都是往洛阳聚集而不是来长安。

  在李靖和王珪两位辅政宰相的主持下,监国太子承乾放开了关中的粮食限制,现在一般百姓虽然还是要凭粮票定量供应限购,但已经允许商人们从关外运粮入关,并在登记后售卖了。

  只不过现在粮价依然极高。

  斗米二百多钱,这已经是武德九年和贞观元年时的价格了,等到夏收后,估计能跌落一些,但大唐开国十来年了,粮食问题一直没怎么解决,尤其是关中地区,所有关中的粮价估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维持较高的位置。

  除非连续两三年的丰年,百姓家里存了不少粮食,才可能真的跌落到正常一斗米二三十文的价格。

  如今但凡有点本事的大户豪强,都在做这粮食生意。

  这些家伙在先前疫情严重的时候,大肆倒卖口罩,狠赚了一笔,如今又开始贩起粮来了。

  顶级的门阀直接从交州广州那边运粮过来,更厉害点的,甚至能从林邑国、狮子国贩粮过来,甚至还有的从倭国和新罗、百济贩粮过来。

  八方过海,各显神通。

  当然,再低一点的一二流士族豪门,则会从那些顶级门阀手里拿粮。

  秦家也在运粮北上。

  武安州早就在做准备了,信风刚起时,第一支运粮船队就出海了,跟着交州李大亮组织的粮船队后面,沿海岸北上,一路到了扬州。

  秦琅的船没走杭州运河,而是入长江口,换江船一直运抵鄂州江夏,在那里再换船入汉江抵襄阳。在襄阳再次换上更小的船,入丹水进商州,在武关附近,改由陆路骡马车拉入关到蓝田,再由灞水上的船接运入京,在京郊长乐坡的广运潭码头卸船。

  粮食进入长乐坡秦家粮仓,再转调各地。

  另外还有一条路线是经桂林灵渠到永州入湘水,然后北上。

  这些粮食调运过来,成本极高。

  就算是从海上过来的,虽然海船载的多,路上转运少,可在过了襄阳入丹水后,有多段都是要雇纤夫拉纤的,最后入关的那段,还必须得马拉车载。

  若不是北方缺粮严重,谁也不会费这个劲从那么遥远的岭南运粮过来的。

  也因为如今北方灾情,沿途雇佣人搬运装卸、驮运赶车、背纤拉船等成本都很低,能挣点粮食,大家就满足了,也不要求跟平常一样价,甚至因为给粮船粮队做事能直接用粮食抵工钱,所以大家都还争抢着上。

  可就算如此,粮食到了长乐坡秦家粮仓后,管事算盘一拔拉,也不由的是惊叹成本太高太高了。

  都说谷贱伤农,其实谷贵的时候更伤农,粮价大涨的时候,种田的百姓一般都反而是没粮要买粮的那些人。

  极高的粮价,让他们只能望而兴叹。

  朝廷给的救灾粮太少,勉强能一天一顿稀的,够干啥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