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3章 隐情_大明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汗马功劳的卫所制度,确实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她是天津左卫的人,她所在的卫所十有八九也是永乐年间设立,年头可真是十分久远了。

  卫所刚开始设立的时候,只是用来屯田养兵的,是大明太祖朱元璋最得意的政策,也确实很有效。

  那个时候的卫所并没有行政职权,但是拥有驻地和田亩。

  卫所兵的家眷,子孙后代叫做军户,后来随着军户们一代代繁衍生息,渐渐的两百年过后。

  遍布大明各地的卫所,便成了一个个独立王国。

  为了管理这些卫所,朝廷逐渐在卫所中设官、设衙,建学,或将外地官、衙迁津理事。

  卫所兵为什么要抢粮?

  饿的呗。

  抢漕运军粮是什么罪,抄家灭族的滔天大罪,但凡有口吃的谁愿意干这种掉脑袋的事?

  想及此。

  沈烈低下了头,沉吟着,他知道如今这个世道,上百万大明卫所兵,军户,早已经成了被遗忘的一群人。

  或者说……

  这盛世大明最悲惨的群体。

  再后来。

  这些拥有基本军事技能,饿极了的军户,卫所兵便纷纷揭竿而起,成了覆灭大明的主力军。

  李自成,张献忠都是卫所出身。

  可满朝文武都在装聋作哑。

  夜色渐渐深重。

  沈烈沉默了。

  午夜时分。

  通州。

  劫持漕运军粮的惊天大案,才刚刚过去了两天,整个码头灯火通明,到处都是戒备森严。

  到处都是举着火把的军兵,行色匆匆的衙役,在一间间储粮的仓库中搜查着什么。

  肃杀中。

  随着一个衣衫破烂之人,从官道一旁的灌木中跌跌撞撞的跑了出来,便立刻便巡逻骑兵发现。

  “站住!”

  “什么人!”

  呵斥声中。

  那衣衫破烂身上都是淤泥的精瘦汉子,却好似虚脱了一般,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

  一队骑兵疾驰而至,用火把照亮了来人,仔细辨认了一番,很快便看清了这人身上污秽不堪的褐色衣衫。

  这竟是东厂的一位大人。

  几个骑兵吓了一跳,赶忙翻身下马,将那人搀扶了起来,正要出言询问时,那人将哆嗦着扯下了腰间的牙牌。

  将牙牌一亮。

  王虎便扯着公鸭嗓尖叫了起来:“快,快叫人……找到劫粮的歹人啦!”

  骑兵们一阵哗然,不敢怠慢,赶忙将这位东厂的大人搀扶了起来,向着不远处的漕运总兵衙门跑去。

  片刻后。

  总兵衙门里便好似开水一般沸腾了起来。

  不多时。

  轻骑飞出。

  向着京城方向疾驰而去。

  第二天清晨。

  京城。

  随着午门敞开,文武百官穿着华贵的官袍,行色匆匆走进了紫禁城,一路凑在一起议论着,一路向着金水桥赶去。

  今日是难得一见的大朝会。

  半年了。

  因为一桩劫持漕粮的惊天大案,内廷,内阁破天荒的召开了万历九年的第一次大朝会。

  等到群臣赶到了金水桥畔,锦衣亲军,金瓜武士早已肃立多时,非同寻常的肃穆中。

  文武百官赶忙整好了官服,官帽,在金水桥畔分成文武两班,按照官阶排好了队列。

  又片刻后。

  随着众位内阁大学士们陆续赶来,锦衣卫护卫下,一顶三十二抬的御辇从深宫中缓缓走来。

  太监,宫女,护卫簇拥下。

  御辇上端坐着二人。

  一位皇上,一位太后。

  随着御辇落下。

  时辰到了。

  皇上从御辇中走了下来,坐上了摆在广场上的龙椅,太后则端坐在御辇中听政。

  等到皇上坐好了。

  礼部官员便上前一步,站在桥上发出了一声高唱。

  “皇上驾到!”

  大礼仪起。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