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3章 别来无恙(1)_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声剧烈爆炸惊醒了美梦中的吕同知。

  起初,吕老爷以为是外面在打雷。

  他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后来想起现在是天干地燥的寒冬腊月,不是雷雨阵阵的大夏天。

  如果不是窦娥再生,应该不会打响这样惊心动魄的炸雷。

  前朝的窦娥只有一个,而且只活在勾栏茶肆说书先生的嘴皮子里。

  而大明的窦娥却有很多。

  这些年来,经由吕老爷之手卖往各地青楼的女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这些女子中,应当有人比窦娥还冤。

  不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在吕老爷看来,把流民的女儿卖到青楼,至少比让她们冻死饿死强。

  不久前,红毛夷金尼阁来到吕府做客,传教士无意提到大陆另一端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黑三角贸易。

  红毛夷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酒等商品,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

  这样一趟下来能挣得数倍利润。

  吕同知听后大受启发,觉得自己和这些欧罗巴同行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在自由贸易精神鼓舞下,吕同知决定通过金尼阁和澳门的红毛夷搭上关系,开始涉足唐人买卖。

  据金尼阁介绍,将女子卖到澳门做奴仆,比直接卖到青楼,利润更为可观。

  虽然奴仆在晚明相当常见,但贩卖天朝子民给外番却是违反大明律的。

  葡萄牙人在澳门逐渐站稳脚跟后,劳动力在明帝国的自由流通已经不可阻止。

  广东沿海的地方官员为此事殚精竭虑。

  万历四十一年,两广总督张鸣岗在澳门立碑,上刻五项在澳葡萄牙人须遵守的法令,其中第二条规定:夷目(葡萄牙人)不得购买“唐人子女”。

  然而在巨大的经济利益趋势下,道德和法令的作用终究苍白无力。每年都有大量沿海中国人涌入澳门,与葡萄牙人做生意或者成为他们的奴仆。(见注释1)

  吕同知推开还在熟睡的美妾,披上大氅,圆球般的身躯压得八步床吱呀作响。

  “本官帮她们谋条生路,也算造福一方百姓。”

  他起身点亮桌上的蜡烛,趴在窗前,隔着窗户缝隙朝外面张望。

  两个月前,吕同知的一船南货在朝鲜皮岛附近让一群水寇抢走,上报兵部后,至今没有下文,后来他表舅通过东厂的关系,得知货可能是被平辽侯手下人劫走的。

  吕德民现在是天津卫的指挥同知,轮官职比刘招孙要差两个等级,想当年,他在天津卫都能被这杀才打劫,朝鲜那边更是鞭长莫及。

  年关将近,又得掏银子打点京师那些老爷们。镇抚司、六部,还有那些贪得无厌的言官御史,一个都不能少,吕同知在张家港的生意都得仰仗这些老爷关照。

  想到货物又被千杀的刘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