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8章 砸了这卖场_我在东欧当倒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进到了八月。

  卖场的名气不断扩散,带来的结果便是营业额的不断增长。

  正如杨宁所分析,这第三波的增长率虽然不怎么高,但增长的绝对值却远远超出了前两波。

  一不小心,日营业额便迈过了五十万刀的大关。

  住在附近的居民顾客数量跟从前相比有着明显的下降,开业最初的一个礼拜,这部分顾客占了绝大多数,一天下来,总数怎么着也得在两百以上,但如今,满打满算也过不了三位数。

  不过,这一类顾客原本就不是产生营业额的主力军,他们因为离得近,前来购物非常方便,所以单次购物的金额并不高,平均下来,也就在五十刀上下。

  住在远地方的居民顾客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从一开始的一天不超过两位数,到八月初的一天不下三位数,足足增长了十倍余。而且,这类顾客的购买力相对强悍,单笔购物的金额往往都在两百刀以上。

  但他们,仍旧不是贡献营业额的主力军。

  真正的主力军是那些当地商贩。

  相比火车站广场的那些华国倒爷们带来的货,这边的卖场,不仅在价格上有着不小的优势,在商品种类上更是有着碾压的姿态。

  比价格和品类更为吸引这些当地商贩的是,这边卖场从一早九点钟便开门营业,一直到晚上八点钟才会关门打烊,而且,一周七天,天天营业。

  比起在火车站广场蹲那一周两个班次的国际列车的货,从卖场这边进货简直是不要太轻松。

  这些个商贩前来进货,一笔便是几千甚至上万刀,从七月初的一天也就能碰上两三个,到八月初的一天少说也得有个五六十,营业额不快速增长那才叫一个怪。

  顾客结构上的这种改变,使得卖场在营业额节节攀高的情况下单笔交易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多少。

  而负责结算的阿瓦莎及其手下,在接受了杨宁的建议,调整了工作方式后,效率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面对每日高达五十万刀的营业额时,也未出现忙不过来的迹象。

  八月的莫思柯,气候更加怡人。

  卖场的每一个员工,均沉浸在情不自禁的喜悦和兴奋之中。

  除了杨宁。

  黄老大那边的供货,明显跟不上了!

  并非是资金问题,而是巴蜀省的那些个供货厂商的产能问题。

  现如今,各家供货厂商均已开足了生产马力,若是在此基础上还要冒然提高产能的话,只怕就会引起质量上的问题。

  卖场的名气口碑刚刚打开,若是因为商品质量不过关而毁了自己的招牌,那无意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唯有增加供货厂商。

  但问题是,黄老大那边的人手,每天忙活的已经是屁股不沾板凳了,哪里还能挤出时间去找寻新的供货厂商呢。

  当初跑调研弄出来的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