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百二十五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_明末汉之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了蒸汽机轮船在最繁忙的水道长江上航行,运输效率倍增那是肯定的。

  钢铁轮船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升腾起的烟气肯定会吸引无数人的眼球。

  用不着多久,轮船的速度和强大的运载力有目共睹,蒸汽机的好处就会广泛传播。

  拥有资本的商贾、权贵当然会看得到商机。

  还是一句话,谁投资谁收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政府只要确保税收即可,万万不能直接经营,大搞股份合作制、引入竞争机制才是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黄汉准备把专利权、设计图、生产技术转换成股本,继续募集社会资金大量生产蒸汽机,不仅仅用来驱动轮船,还可以用来驱动纺织机、粉碎机、锻锤等等。

  下一步就可以考虑制造蒸汽机火车头,一旦研制成功就开始修建天津卫直达京城的铁路。

  大明的王公贵族、官僚集团掌握着大明八九成资本,不能采取强盗手段一把抢光。

  历史上的"李闯贼"就是个鼠目寸光的土匪头子而已,注定要败亡。

  其实诸多大明文官武将之所以选择剃头做汉奸,有很大原因就是"李闯贼"不仅仅要钱还害命,这个混蛋真比不上建奴。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黄汉哪能如"李闯贼"那般穷凶极恶。

  纵然手上拥有称霸世界的“红旗军”,在大明故土上也永远不会动手抢劫,太没有技术含量,羞于如此。

  而是让所有的有钱人预测到回报率,争先恐后把家中藏着的银子拿出来投资,并且高调宣传保护私产,鼓励所有人发家致富。

  为了公平竞争,也是为了防止垄断经营影响各行各业健康发展,绝不允许一家独大的企业存在,哪怕是蒸汽机的制造,也要最少拆分为三个以上的股份制公司。

  “大汉帝国”建立后,政府只管收税制定政策法规,当好裁判,适当引导投资方向,避免投资过热和产品过剩。

  刚刚往工业化过度之时,投资失败的可能性本来就很小,又有黄汉这个先知掌握着大项目的最终审批权,更加不会让投资人血本无归。

  原大明的王公贵族、官僚集团只要参与了投资,靠股息都能基本上不愁做个富家翁,抵触新朝的情绪应该不会太大。

  黄汉发展到现在,崇祯已经成为了最大的绊脚石,是时候架空这位皇帝了。

  一下子冒出如此多的爵爷,使得不少大明文官武将羡慕嫉妒恨,搞不清为何皇帝变得如此大方?

  让崇祯皇帝始料不及的是,接下来几天,酒楼茶肆都在热议封爵之事,不少军民充满了万里觅封侯的向往,下定决心追随“汉王”者比比皆是。

  两千骑兵接受检阅后没有出城,而是以保护“汉王”家眷的理由驻扎不夜城。

  杨大年上奏朝廷,“汉王”完成平辽后理当朝天阙,最迟明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