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六章 庄稼一枝花_小阁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山长终于松口,务本书院的学生们都松了口气,一个个暗暗欢欣鼓舞,只觉苦日子终究到头了。

  真相虽然残酷,但事实就明摆在那里……能像史继志那样,可以从农活里体会到强健体魄、磨炼意志,让文章更真实有见地、凝练接地气等诸多好处的,终究还是少数。

  大部分读书人只觉得种地是一种折磨。

  这也无可厚非,有几个读书人愿意整天撅着屁股在地里忙活啊?还不都是冲着马一龙学问高,又在教育口干了半辈子,是不折不扣的科举权威吗?

  他们打的算盘是,在务本书院哪怕只用一半的时间念书,也强过让那些二把刀指导学业,更比自己闭门造车强得多。

  现在赵公子答应他们,去昆山后会让玉峰书院的名师,负责他们的学业,来给山长减轻负担。可把这帮家伙高兴坏了。

  因为山长每天要面对六十万亩地和六万户农夫,还要搞农业科研,肯定没时间继续折腾了他们了。

  而且赵公子也会抽时间指点他们的。在大明,教人进学的本事,能胜过他们山长的,怕是只有赵公子了吧?

  虽然苏州府学某位叫兽,可能会表示不服……但一门五进士就是金字招牌硬道理。

  马一龙见学生们那副可算天亮了的表情,不禁暗暗恼火。便冷笑道:“你们放心,到了昆山老夫也不会不管你的,至少还会监督你们,把地继续种下去。”

  “是,山长……”学生们成了霜打的茄子。

  ~~

  午饭后,马一龙打发弟子们去下地干活。就算要书院的地交给旁人打理,也得把耕种前的准备工作全都做完。

  他则和赵昊在凉棚下,大谈农业技术。马一龙亲自躬耕多年,又遍览历代农书,可谓经验丰富、理论扎实。传统农业又是特别依赖经验和实践的行当。他自认为没有人比他更懂种地了。

  马一龙甚至已经坚持了很多年,用‘穗选法’来提高产量。

  简单说来,就是在水稻成熟后,挑选最精壮的汉子……哦不,穗子。单独脱粒,留作种用。

  这法子十分费力,但年复一年坚持下来,效果也着实惊人。他书院的亩产量已经平均水平的两倍了。

  可惜老百姓总是来不了这种精细的玩法,导致溧阳的亩产迟迟跟不上去……

  赵昊虽然从没种过地,但他有大量对方闻所未闻的农业新知识,给马一龙造成的冲击可想而知。

  他告诉马一龙,为什么‘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因为发酵的粪便中富含氮磷钾和各种有机物。而氮磷钾是植物需要量,和收获时带走量较多的营养元素。

  但它们通过残茬和根的形式归还给土壤的数量却不多,所以必须不断补充这三种营养,才能让植物茁壮成长。

  “蛋淋甲?”马一龙自然闻所未闻。

  “你没学《化学》,跟你说了也

  请收藏:https://m.bq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