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三章 胡氏幕府,文长献策_一纸和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路,民众自然愿意桑麻纺织,东南可恢复繁华盛景。

  下策,就如胡都督您现在的策略,眉毛胡子一把抓,被动防守,一败再败,明军疲惫,倭患延绵,民生凋敝。”

  倭寇中有海盗,也有走私商贩。有倭人、葡萄牙人、维京人,但以误入歧途的民众人数最多,拨开遮望眼的浮云,众多海盗集团里,主要有两股势力,一个是汪直,一个是徐海。而抗倭,就是将两股势力大而化,分而击之。

  徐海,号普静,明山。凶残狡诈,与倭人勾结,以海盗为主,贸易为辅。三里桥大战,曾佯败三次,最后偷袭全歼明军,杀死宗礼将军。徐海多次登岸扰民,对徐海,只能佯招安,实则雷霆绞杀。

  汪直,号五峰,人称老船长,在海上声望颇高。汪直向沿海内地收购瓷器、茶叶、丝绸,又越海外向葡萄牙、西班牙人售卖,又从西方购买军火,向战乱的日本贩卖。一边进行国际贸易,一边又为了保护自己的货船,武装以免海盗入侵。甚至在冲绳岛招募华夏五千居民,号称宋国。嫡系武装约一万人,非嫡系有五万人。论武力还是声望,汪直都不能杀,只能缓缓招降。跟随汪直的人,很多是福建浙江沿海居民商贾,不过是图一口饭吃。对汪直,招安为上策,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国开贸易,追随之徒自然作鸟兽散,功在千秋。

  徐文长妙招连连,听的胡宗宪眼神光彩熠熠,不住点头,最后,文长提醒道:“只是一点,若整个棋局出现了一点疏漏,您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和严党交往过密可称依附乱党,和海贼往来密切可称通倭。随便一点,就是杀身甚至灭族之罪。”

  胡宗宪同意了文长的计谋,时局错杂,军队和倭寇硬碰硬,那倭寇力也有大明子弟,错入歧途,一概杀之是最差的局面。下谁人不知严嵩父子坏事做尽,可如今朝廷严党当道,胡梅林何尝不想爱惜羽毛,可若非与严党的关系,他也坐不到总督的位置上。

  为了官职与佞臣往来,是梅林最痛心的地方。严嵩赵文华终究只是一块跳板,借着这跳板,胡宗宪将倭寇剿灭,才能全身而退。而假若失败,千古唾骂。

  如今朝中,很多言官因为他和赵文华的关系亲密而辱骂他,也有很多人因为自己的权势而敬畏他,巴结讨好他。

  都高处不胜寒,越往上走,越是孤独。眼前这个潦倒不堪的书生却能懂他,他十分欣慰。人海茫茫,知己难求。胡宗宪傲然道:“如今倭寇势大,沿海两省民众苦不堪言。梅林早将这身家性命系在东南百姓身上,立志报国。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东南棋局,而我梅林就是那个下棋的人。”

  抗倭斗争数十年,因为战争、党争,将领死去了无数,南方大将后继无人、青黄不接。千兵易得,一将难求。“庚戌之变”时,山东戚继光写的备俺答策也广泛流传,与幕僚讨论后,胡宗宪上书,请将戚继光调往东南抗倭。

  嘉靖三十四年1555,戚继光调任浙江,任都司佥书。

  现在胡氏幕府人才济济:

  门生蒋洲、何心隐、陈可愿、郑若曾、罗龙文为心腹。

  征召徐渭、沈明臣、茅坤、文徵明为幕僚

  以俞大猷、戚继光、卢镗为大将。

  下兵勇便宜征用,湖广士兵、广东徭兵、广西狼兵、四川苗兵、田州瓦民、崇明沙兵、邵林僧兵、北调山东枪手、河南毛民、田州瓦民、北边骑兵、北平射手。

  制定“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和“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的作战方略。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