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六章:为大明富强而读书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不考理论的原则来想。”

  三人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意见,重实践轻理论,一向都是朱允炆的惯性。

  “臣抛转引玉,就先说吧。”

  杨士奇思忖片刻,第一个站了出来说道:“以时下来说,先谈谈这眼下的一五计划。”

  虽说一五计划是朱允炆这个皇帝领着内阁一起定下的国策,但并不代表全是正确没有错误,因为计划本质上就是一种强硬的必须成功的行为,不管不顾当下社会的整体情况,一旦实现不了,地方为了充数就可能会虚报。

  虚报田亩数,而实际田亩数却不够的话,地方就要偷偷摸摸加征百姓的税,从税收上伪造田产够数。

  这样就会成为牺牲百姓的生存利益,压榨百姓民力的‘跃进’行为。

  政策有正反两面,结果有利有弊。

  分析朝廷的现有政策优劣,通过这件事来反向思考会对大明各地方府县衙门、百姓造成哪些影响,这种问题,翰林院乌泱泱千把号人,能做出来的都不过一成。

  现在,要让一群平均岁数只有八九岁的儿童来思考。

  “好,这第一问就定下来了。”

  朱允炆又看向朱棣:“四叔想考什么?”

  文策考完,武策也要有。

  重文轻武可不成。

  朱棣想了想,开口道:“不若,考一下当年的金山之战和捕鱼儿海之战?”

  这话说完,朱允炆的脸色便微微一变。

  朱棣口中的这两场战役是大明立国定鼎之战,也是打出国威、国格的重要战役,但这两场战役都有一个不可被忽视,也无法绕开的人物:蓝玉!

  英雄惜英雄,名将重名将。

  站在朱棣的角度来说,借这题、借着这两场仗顺水推舟的来为蓝玉进行政治平反,毫无疑问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但是为蓝玉进行平反,本身并不是黑白对错的问题,这件事涉及的影响也绝不是朱棣想的那么简单。

  “考一下当年黔宁王平定云南战役吧。”

  没有同意朱棣的提请,朱允炆把沐英的功绩搬了出来。

  朱棣有心想说什么,但是嘴唇嚅动几下,到底还是没敢开口。

  “魏国公呢?”

  定下了文武两策,朱允炆又看向徐辉祖,后者请罪:“臣愚昧,想不出什么更好的策问。”

  徐辉祖倒是想出题呢,一想到自己这几年不是忙着剿匪就是忙着收过路费,比起杨士奇、朱棣两人那些影响江山社稷的问题来说,委实是拿不出手啊。

  “这两题的难度已经足够大了。”

  杨士奇开口劝道:“仅以时下而言,便是去岁三甲进士,能做出来者也是极少的,拿来考这群孩子,臣一己之见,怕是除了大皇子殿下,无一人可以通过。”

  朱允炆笑了笑:“说不准会有天才呢?”

  他的心中,可是对这于谦抱有很大的期许,希望后者可以给他一个惊喜。

  “行了,既然定了下来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