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四章:拆分皇商(下)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

  这是朱允炆的托辞,实际上,不过是为了满足他那对土地的占有欲罢了。

  乾清宫里挂着的堪舆图,少了亦力把里(新疆)这一块,就是典型雄鸡没了鸡屁股。

  虽然说这个时间节点的大明已经比后世的疆域大了不少。

  “西南的仗看似打的火热朝天,动静颇大,实际上前后动员的兵力不到十万,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还是西南那几个国家,而我大明的主力,自从草原勘定之后,已经很多年没打过仗了。”

  跟朱棣并肩站在西北的沙盘边沿,朱允炆沉声道:“朕决意对东察合台动手,抽调河北、辽东两省的蒙古、女真、兀良哈三卫做主力。”

  朱棣心中便明了,这是朱允炆的一石三鸟之计。

  除了为大明开疆拓土之外,恐怕借着战争的契机,开始消耗、榨干那群异族的血,才是朱允炆的真实目的。

  “仗是必然要打的,只是这规模该怎么控制?”

  朱棣问了一句:“通往西北的交通不畅,战线容易拉的太长,糜耗恐怕不小。”

  “钱粮不是问题,国库现在充的太满,花出去一点,也不是什么坏事。”

  朱允炆提出了一个让朱棣始料未及的观点:“除了粮食的输送以外,军备由武库出一批,等大军出了玉门关之后,后续的补给工作交给陕西、山西两省,让这两省的铁匠作坊和民间自营矿场直接造兵甲弓箭。”

  “万万不可!”

  朱棣被这个提议吓得一身冷汗,急声劝道。

  “陛下三思啊,自古哪有将军备生产之事委于民间的道理,如此以来,倘若这些作坊私瞒生产数量,武装村野刁民,这可都是将来祸乱地方的祸根啊。”

  “刀剑的生产哪有什么技术含量,就算禁止,民间的铁匠就不会造了吗?”

  朱允炆不置可否的轻笑一声:“民间的富户、矿场主如果真的想要造反,背靠着成片成片的矿山,难道就生产不出刀剑甲胄了?

  就连大炮,民间都有会造的,在火器局没有攻克延时引爆技术之前,你真以为朝廷的军工技术跟地方有什么悬殊差距吗?

  放不放开的,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地方行省不倒行逆施,陕西和山西两省的矿场主富甲一方,脑子有坑才会冒着诛三族的风险生产军备,培练私军。

  既然如此,不如由国库出钱,走地方购买军备,省了一大笔的运输开销,顺道也能鼓励他们生产出高质量的甲胄兵器。”

  朱允炆这是拿这个时空的铁匠作坊当军火公司了。

  朝廷下军备订单,地方生产供应,省去一环走南京往大西北的运输费,还能刺激民间的经济发展。

  见朱棣还想再劝,朱允炆已经有些听不进去的不耐烦,直接挥手道。

  “不说这事,聊聊西北选将的事情。

  朕意让高煦为将,四叔的意思呢?”

  朱棣结舌,而后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