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五十三章 费德莉卡的少女情怀_远东之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念至此,费德莉卡不禁有些面红耳赤。

  说到这里,要给很多人说一下一些误区。事实上很多人一直都认为洋妞难泡,其实不然。难泡是因为没有技巧,或许用自己的习惯去相处。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之下,自然是行不通的。

  而所谓的极端种族主义者,或者说白人至上论是有,但并非所有人都是这么看。或者说这并非主流。真实的情况是十八世纪时,欧洲大盛“中国风”!

  在当时的法国,“中国比英格兰更受青睐”,“中国比欧洲本身的某些地区还要知名”……等等都是当时真实的写照。

  他们不仅对儒教的理性思想予以理想化,而且中国的建筑风格、瓷器、家具和室内装潢也风靡一时。而美国则是更为离谱!甚至到了后世几乎每一任总统在被报纸批判的时候,都会加上一些孔子的标准。

  小布什曾经因为言语含糊、用词不当,被《纽约时报》撰文批评。这份美国最有声望的报纸称:“孔子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小布什的行为恰恰是这句话的确切写照。”

  相比之下,艾森豪威尔获得的评价要好得多。《华盛顿邮报》曾引用孔子“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的话来概括艾森豪威尔的施政理念。

  甚至,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东门上方的三个人物雕像,从左至右依次为孔子、摩西、梭伦。

  那么为什么如此盛行中国文化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在当时却被排斥在了主流之外?!说真的,这和我们自己有着很深的关系。简而言之便是:丰满的理想,现实的骨感。

  “在上海。欧洲人形成一个统治阶级,而中国人则是他们的奴仆。他们好像是受折磨的、鲁钝的、不开化的民族,而同他们国家的伟大文明的过去好像毫无关系。他们是淳朴的劳动者,……劳动者,在呻吟着,并且是顽强的民族,……这是地球上最贫困的民族,他们被残酷地虐待着。他们所受的待遇比牛马还不如”。

  这是爱因斯坦在自己的日记里记载的一段话。其实也这说明了当时外国人的想法。他们欣赏甚至推崇中国的文化,但可惜他们看到的却是这样一个现实的国家。你让他们如何能对你尊重?!

  在评价本国事务时,孔子是个博学的智者,中国文化是神秘而且具有极大吸引力的。可一旦与当时的中国、华人联系起来,孔子的形象、中国文化就出现了很多负面的内容。

  那为什么后世已经成长起来的国内。很多国人们还是泡不到洋妞呢?!

  事实上,多数人比技巧更为缺乏的是自信。而这点偏偏是外国女孩儿们最为看重的部分,但由于自信心的缺失导致的却是很多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