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一十五章 轩然大波_盛唐风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心。

  而数量庞大的选人虽说注拟完了,但送省之后过官未毕,吏部就不会按照三十人一组上书团奏,而皇帝没有批闻,他们就拿不到吏部所书的告身,官自然当不成。于是,哪怕长安大居不易,可他们不得不忍受高额的赁钱以及饮食,耐着性子等待最终的结果。这其中,选人聚居最多的宣平坊中,几间小酒肆几乎成了选人们扎堆的地方,老老少少不但在这里交流经验互通有无,而且也不时会传出有关注拟时的各种小道消息。

  这会儿,张兴和鲜于仲通相对而坐,一面喝酒,一面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地留意四周动静。当听到有人借酒意说起裴光庭朱笔勾人的旧事时,张兴就忍不住皱眉说道:“把过官之事委任给区区一个门下录事,而且最龗后竟是把原本该批复可或者官不当的规矩随意更改,以朱笔勾决,裴相国就不怕有人闹到御前吗?”

  “陛龗下不会因为这点区区小事就责备宰相的,而有门路的选人自然不怕得不到好缺,至于没门路的,甚至连该去求谁都不得其门而入,哪里还能够有机会把事情捅到御前?”

  鲜于仲通在江南历练了数年,自觉在经史文学之外,也兼通了实务,可跑到京城连试三年方才得中进士,其中辛酸自是不足为外人道。此时此刻,借着微微酒意,他索性对张兴说起了科场中那些轶闻旧事,让一直没下过科场的张兴为之咂舌不已。就在两人不知不觉拉近了距离的时候,眼尖的鲜于仲通突然低声说道,“看,那就是中书此次注拟为户部度支主事的方渐。”

  “中书注拟的人?话说你怎么会认识他?”

  听到张兴的这么一个问题,鲜于仲通就笑了起来:“很简单,因为无论哪次注拟,京官都是僧多粥少。这方渐名不见经传,又不是进士明经及第,倘若他竟然是选了校书郎,那么只怕走到哪都会被人围观,幸好他只是被选了户部度支主事。即便如此,不少人都在打探他和中书究竟有何关联,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别人就是绞尽脑汁也没打听到他和中书有一分一毫的关系,否则你以为我怎么会知龗道他?”

  “你是说,别人觉得中书注拟其为户部度支主事,是因为有私?”张兴一下子警惕了起来,“那我们今日还来这里,不是给人口实?这又不像最初咱们为中书跑腿的那么些天,自从吏部考簿舞弊之事后,中书家门口窥伺的人,显然多了不少”

  “身正不怕影子斜。”鲜于仲通笑眯眯地一摊手,见张兴显然不以为然,他少不得又加了一句重若千钧的砝码,“再说,是中书让我带着你往选人扎堆的地方多凑一凑,多听一听,但绝不要接触。”

  张兴先是有些纳闷,可紧跟着就恍然大悟——敢情他们俩是作为诱饵钓人上钩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