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二章金矿分红了!_明末第一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种生活物资严重不足,其中最奇缺的就是:牛、布、铁、盐!

  耕牛不足,以至于农忙之时,只能用人来拉犁头,或者拉车,一天的农活干下来,经常把人累的汗流浃背、精疲力尽,甚至有活活累死者!

  累点也就罢了,还会影响耕种的速度、质量,致使粮食年年欠收,这也是军户们吃不饱肚子的原因之一!

  布匹不足,人人衣衫褴褛,甚至衣不遮体,就连在坐的百户官们,穿的也是带补丁的旧衣服!

  至于那些小孩子,光着身子的不在少数!

  铁器不足,薛羽想弄个压力井,都要带着孩子们四处捡废铁,可见缺到什么程度了。

  不过以上三样困难加起来,也没有缺盐的问题严重!

  没有耕牛,可以用人拉犁头,没有布匹,可以露着身子(大家都如此,谁也别笑话谁了),没有铁器,可以用木头凑合(这样也行),可是人没有盐吃,真的受不了。

  太祖朱元璋规定过:凡是卫所中的军户,有家室者,每个月可以领取两斤精盐,没有家室者,每个月半斤。

  这样的定额,足够日常生活用了,还能有小小的剩余呢!

  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军户们每个月领取到的盐,连定额的两成都不到,至于剩下八成,都被高层军官们给侵吞了,再倒卖出去谋取暴利!

  数量不足也就罢了,质量也差的一塌糊涂!

  西北地区盛产青盐,这种盐质地纯正、颜色微青,乃是一等一的好盐,就连大明朝的皇宫里都食用青盐,达官显贵们也喜欢用青盐漱口!

  可是军户们领取到的,都是颗粒粗糙、味道苦涩,还掺了大量沙子、木屑、老鼠屎的海盐,能够食用的部分,连一半都不到!

  不用问也知道,肯定是有人偷梁换柱,把上好的青盐给贪污了。

  领来的盐不够吃,军户们只能自己买盐了,可是摸摸干瘪的荷包,再看看高高在上的盐价,除了唉声叹气,一点办法也没有。

  平心而论,大明朝的产盐地不少,产盐量也不少,因此盐价一直不算高,官方的定价是十文钱一斤。

  问题是,市场上的真实价格,从来没和官方价格一致过!

  东部地区离海较近,晒盐、运盐比较容易,因此盐价也比较低,二十文钱一斤,是官方价格的两倍!

  西部地区离海较远,大都食用矿盐、或者池盐,开采比较麻烦,因此价格也比较高,一般是官方价格的六倍、七倍,遇到盐慌的时候,还出现过几百文钱一斤的天价盐!

  榆林还不算太倒霉,如今的盐价是八十文钱一斤!

  一个正常人,一年需要大约四斤半的盐,也就是三百六十文钱!

  按一家六口人计算,一年就是两千一百六十文钱,折合二两多银子,这个价格,军户们就是砸锅卖铁也吃不起啊!

  可是人又离不开盐,既然吃不起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