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八章 通天论道(中)_公子留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心只修通天法,不为尘世蓬蒿人!”

  走在前往通天峰的路上,楚留仙脑子里一直有这么一句话盘桓不去。

  这句话,是通天峰不知道从哪一代前辈始,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话。以通天一脉自居者,常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以为标榜。

  蓬蒿者,没有作为之辈,蝇营狗苟之徒。

  在通天人眼中,只要不是为了发掘法术中的无尽奥妙,不为发现创造出全新的理念,不为长生之路倾尽全力,而耽于逸乐,耽于生计,耽于实力者,都是蓬蒿罢了。

  通天峰的通天二字,就是源自于此,源自于道宗建立的漫长悠久岁月里。

  通天峰,也是现今道宗七脉,唯一一个从道宗建立起始,就屹立不倒的。

  不是因为它多强,而是因为它无争!

  楚留仙还记得他找来的资料中,对通天一脉不满者,往往出言讥诮:“通天弟子,心比天高,袖手谈法,临阵百无一用,于宗于己无益。”

  “如果是真的百无一用,如何能延续至今?”楚留仙一边走一边想着:“若是有用,却又为何不曾听说通天一脉出过什么高人?”

  “这一回,倒要好好见识一番。”

  “不知道通天峰顶的稷下学宫,今曰是否开放?”

  若说对通天峰中,楚留仙对什么最感兴趣,无过于稷下学宫了。

  稷者,谷也。

  相传,在神道时代,有谷神及司农神,名:稷。

  同时,稷本就是天地间第一种灵谷的名字,在那久远得无法纪年的时代,就为当时的修士所种植食用。

  稷下二字,取的就是谷在下,寓意是道在上,将通天峰最高也最重要的学宫命名为稷下,将这一脉的脾姓显露无遗。

  心中期待,楚留仙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在他行走的这条前往通天峰的路上,修士往来络绎不绝,以车水马龙来形容绝不为过。

  其中,小半为道宗弟子,太半倒是散修或是慕名而来的他宗修士。

  道宗七脉,惟有通天一脉,是广开山门,欢迎天下修士前来论道,前来听法,前来学习的。

  当然,这个学习门槛在里面,以修仙者的话来说,就是门槛在灵玉上。

  楚留仙一路悠然行来,不知听得多少外来修士既是肉痛,又是期待地在谈论着。从中,他得知这些修士想要入得通天峰的确是没有门槛,但想要听道,却得先花费大笔的灵玉去找通天弟子购买功德。

  听道一场,最低的要求就是一份功德。

  道宗山下,唯一不缺功德的就是通天峰弟子了。他们经常姓的开坛[***],又不需要兑换什么修炼资源,购买什么法器飞舟,对奢享的生活也全无兴趣。

  他们获得的功德,基本是消耗在通天峰万年积累下来的秘阁通天道藏中;功德换取的灵玉,也花费在购买灵材以作为试验之用上。

  楚留仙一路上估算了一下,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