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六百四十四章 道可御器_大明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道:“你们可知泰西?”

  众弟子摇摇头,又是点点头。

  一人道:“听闻泰西是红毛鬼的地方。”

  一人道:“不对,听闻泰西是弗朗机人的地方。”

  二人争执了一会,陶望龄问道:“先生何故提泰西呢?”

  林延潮道:“泰西有文与汉文不同,如泰西有一国名为英吉利,其文不过二十六个字母,词意乃字母拼凑而成。他们在百年前就已用铜活字印书,其功百倍于我!”

  众弟子们听了都是一惊。

  “秦汉时以竹简为书,以千为率,士人不过五六尔,隋唐以雕版印书,士人百不及二三,而今我大明富有四海,文教兴盛,但论及读书识字之人,二十人中有一人乎?”

  “而泰西之人用铜活字后,读书识字之人比率已远胜我中国。”

  众弟子们闻言惊疑不定。

  屈横江紧张道:“这岂不是国人之法为泰西学之,泰西反胜我十倍,先生有何策御之?”

  众弟子同是问道。

  这个问题屈横江不问,几百年后中国人同样要问。

  西方文艺复兴数百年后,原来的野蛮人来至东方,强行叩开国门。

  清朝朝廷感叹于洋人的船坚炮利,定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国策,决定中体西用,兴办洋务。

  清廷采购了无数西方的枪炮舰船,平定太平天国,打造出一个咸同中兴来。

  洋务派志得意满,觉得可以与列强掰一掰手腕,洋务大臣,两榜进士出身的李鸿章也忘了年少时读的圣贤书,开口说,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

  但甲午一战后……

  大家才发现我们输给洋人也就算了,现在怎么连近邻倭国都打不过。

  是我们采购的枪炮舰船不够多?

  朝廷腐败,怪政府?

  清廷防备汉人?

  制度问题?

  李鸿章,丁汝昌的战略战术问题?

  最厚黑的还是洋人教我们的留了一手?上树的本领没教?

  但这问题最靠不住,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几乎同时而起,为何日本人从洋人那学会了,我们却没学会?

  洋人根本没藏私嘛。

  而且洋务运动,主张是中体西用。

  明治维新,则是和魂洋才。大家的方针差不多。

  但林延潮却知有个细节很多人没主意到。那就是日本其国民的识字率甚至比同时代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还高,这个数据是在明治维新以前,不是明治维新以后。而同时代的清朝,不过百分之十。

  说来天荒夜谈,但却是真的。

  这是为什么?

  因为日本大量推广寺子屋,在江户时期就已开创了国民教育的先河。

  所谓寺子屋是专门针对平民子弟的教育,男女都有,其内容近似今天小学教育。民间如此高的识字率,如同堆垒了无数的柴薪,有了雄厚的积淀,待明治维新,西学涌入时,大势如烈火直冲而起。

  往事已远。

  林延潮回到现实中,寺子屋的事,却给了他启发。

  日本与我们一并错过了活字印刷的思想爆发期,但不等于错过一切。

  如果朝廷的士大夫们,能够不那么重道而轻艺,不重义轻利,能少谈论些经义,多谈些事功,那么错过活字印刷也没什么。

  若国策以经世致用,务实为本,以中国之地大物博,人力物力之雄厚,总会想出替代的办法。

  活字印刷,器也,但道却可御器。

  道可御器,这是理学的道理,但此道却非理学的道。

  想到这里,林延潮目光悠远了起来。

  PS:嗯,马上要回朝堂了。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