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9、第 129 章_六零年代大厂子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不坐竹排了?”

  她以前只在公园的湖里泛过舟,连正经的船都没坐过,更别说竹排了。昨天坐了大半天,还挺有趣的,她以为今天能继续呢。

  钱副局长摆摆手,向众人解释:“今天要去的那个河湾水轮泵站建在河湾大队,要是坐竹排顺流过去,会绕很远的路,估计天黑也未必能到。咱们走陆路,可以抄近道。”

  大家没什么异议,互相搀扶着就登上了拖拉机。

  钱副局长在路上给他们简单说了一下河湾水轮泵站的情况。

  “这个泵站的建站时间已经很久了,最起码有四五年时间……”

  调研组里的宋爽接话道:“水轮泵不都是今年四月份才开始安装的吗?”

  “确实是四月份装的水轮泵,不过在此之前,河湾站其实是我们公社最大的电灌站。”钱副局长解释道,“以前我们这一片大多是以电为动力进行灌溉的。”

  王院长了然:“看来是你们公社的电网容量不足,才给河湾站加了水轮泵。”

  钱副局长佩服地说:“还真被您说中了!每年春灌的时候,公社里的主电网都要压缩负荷,给各大队的农业灌溉让出四分之一的电力,不过,即便如此,河湾电灌站还是三天两头地停运,电网容量根本无法保证电灌站的正常运行。”

  戴誉顺势问:“这个电灌站的原装电灌容量是多少?扬程是多少米的?”

  “扬程32米,电灌容量是850千瓦。”

  “那你们的电网负荷确实挺大的,尤其是春灌夏灌正是用水用电的高峰期,不把主电网一半的电力让出来,都玩不转这个电灌站。”戴誉感慨。

  “说的就是嘛,所以,听说了有新型水轮泵以后,公社就给河湾大队那边做了工作,劝他们两条腿走路,只靠一个电灌站在农忙时灌溉,不但他们完不成灌溉任务,也是给公社方面增加负担。”

  坐竹排需要大半天的路程,乘坐拖拉机却不到一个小时就抵达目的地了。

  河湾大队这边像是早就接到了通知,大队书记和队长带着支部的一众干部在村口迎接北京来的领导。

  王院长跳下拖拉机就热情地与大队干部们握手,而后温和地笑道:“我们主要是来看看水轮泵站的运营情况,你们这边派一个熟悉水利事物的同志,给我们做个向导就行。另外,水轮泵或电灌站方面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向我们反映。”

  大队书记与众人一一打了招呼后,转身冲着人群后面的一个年轻人招招手。

  “这是我们河湾站的放水员林小河,贫下中农出身的知识青年,初中生。”大队书记语气自豪地介绍,“他毕了业就一直在河湾站当放水员,对于水利和电力方面的知识,是去公社和区里培训过的。要是有什么问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