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75章 荣养_终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繁华临安。

  酒杯被放在案上,他开始考虑。

  大宋的情报分由几个机构负责,皇城司监察宋朝官民百姓,由天子直属,李瑕不宜入皇城司;

  在战场前线刺探军情的先是机宜司,后改为宣抚司、都督府负责,下设边铺,包括制置府管谍探,不必再调任;

  唯独中枢掌握谍情的机速房。

  但,枢密院……

  “你想入枢密院机速房?”

  “臣愿为陛下分忧。”

  “师宪,你是宰执。”赵昀有些随意地问道,“你以为,让非瑜兼任机速房计议官如何?”

  贾似道瞥了李瑕一眼,微微冷笑。

  机速房归宰执、院臣轮值管辖,可见其重。

  计议官每日见的都是国之重臣,参详的都是机秘事宜。

  想都能想到,若让李瑕进枢密院,之后随时会在吴潜、饶虎臣之间来回摇摆。

  “臣以为不妥,馆职须用读书人。计议官虽官职不高,却须参阅大量文书,往往以太常博士担任,未有地方节帅兼任之旧例。”

  这理由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个理由。

  赵昀遂看向李瑕,道“听到了?”

  “臣愿辞蜀帅之差遣。”

  赵昀大笑,抬手一指,道:“你还年轻,不读书,如何使得?朕还盼着往后用你为宰执。”

  “臣惶恐。”

  “不必惶恐。”赵昀目露赞许,道:“史俊上表称,你在汉中戍屯还有不足。譬如,只须先修褒惠渠,开垦出一批良田,招抚流民,以工偿其田租,再修柳边堰,如此循序渐进,可更吸引流民归乡,又可使汉中一年之钱谷分作五年花销……”

  李瑕仔细听着,连连点头称是,受益匪浅。

  汉中施政,他是初次治理那么大地方,手下文官又少,做得肯定算是很差的。

  大方向没错,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太多的问题。

  之所以韩祈安每天拿着账册苦劝,就是因为李瑕不会调度。

  “调度”二字讲究太细了,只说田亩,山阳与山阴处的地每年的产出就差得太多,如何分配让百姓满意都要理章程。

  所有细节李瑕都要从头开始学,更惶提如别的文官一样,将一分钱掰做十分来做事。

  赵昀于是捏着李瑕这把柄说了许久。

  若只在文书上论政事,这位天子可谓是极知政。

  “史俊大大小小罗列了大小七十余项你施政之错漏。”赵昀最后道:“但朕以为,你做的并非不好,不过是细处略有不当,失之于稚嫩。”

  “臣愧对陛下重托。”

  “不,你还年轻,朕对你是寄于重望啊,视你为宰执之材。这样吧……你既嫌在临安述职清闲。到太学去读读书,也不必入舍,自会有人教导你。”

  “臣谢陛下隆恩。”

  ……

  李瑕知道,这是吴潜的手笔。

  史俊那样的忠正能臣,立场从来不难猜,一看就是吴潜说服不成,开始用计了。

  至此,各方对他的态度已渐渐定下来了。

  赵昀想将他留在临安荣养,只等江万里稳定川蜀;

  赵与芮想杀他,随着立太子之事,杀心会愈演愈烈;

  贾似道想用他,让他做为一把刀子,割除大宋积弊;

  吴潜想让他潜下去避一避,读书,重塑对社稷之忠诚。

  就没一个人想让他重归川蜀。

  但无妨,今夜这番对答,已消解了官家的一部分戒心……毕竟他李瑕是想留在临安的。

  再筹划一番,就差最后几步了。

  李瑕于是转头瞥了瞥坐在那的阎容。

  阎容一直没开口说话,但她似乎一直在看着李瑕。

  因此,他目光一落过来,她便发现了。

  她低头,捧起金杯,轻轻抿了一口,又放下,手指轻轻拨动着金杯。

  那金杯被转过来,显出一点胭脂。

  连这胭脂,也带着妖冶之感,它被轻轻晃了晃,指向了一个方向……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