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将令一声震山川_一脉承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去西岳庙表演的消息传了出去,虎沟村全都动了起来,家家户户开始议论这件事情。

  以前还有戏班的时候,不是没人去西岳庙表演过,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关中人谁不知道皮影戏,就算没看过,也都听说过,除了一些七老八十的老人,没多少年轻人喜欢。

  张禾在心里琢磨过这件事情,现在虎沟村里面,真正会唱老腔的人都是老人,想要把老腔传承下去,必须有年轻人愿意去学,但是村里的年轻人没人愿意去学。

  唱戏挣钱吗?

  这个问题很现实,不是每一个人都爱钱,只是大家都活的比较现实。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在大学里面上思想课,张禾就听过老师讲的马斯洛需求理论,人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需求,才会去追求更高级别的追求。

  面朝黄土背朝天,连饭都吃不饱,谁会去学这个。

  关键学了也不挣钱啊。

  不过这个问题不是现在应该去想的,最起码要等到申遗成功之后。

  到时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头放出来,说不定能吸引一部分人。

  张禾自己都没有学,也不会去强迫别人学,家里的长辈们也从来不强迫小辈们去学。

  老腔发展到现在,大家都看的很开,但这次的机会摆在面前,必须抓住了。

  晚上,村里的院子里,一张白色的幕布搭了起来,幕布将整个舞台遮挡的严严实实,从观众席看过去,只能看到白色的幕布。

  华阴老腔属于皮影戏,这话没错,只是唱法是老腔的唱法。

  表演者在幕后吹拉弹唱,签手控制着皮影表演。

  不同于以往的表演,因为要准备去岳庙,这次村里来的人也不少,端着板凳坐在地下,等着看热闹。

  张德林老爷子手里提着月琴缓缓走来,不同于圆形的月琴,张德林手里的月琴是八角形的,上面带着沧桑的痕迹。

  这把月琴是他自己手工做出来的,年代久远。

  张禾记得家里还有一把小月琴,那是他小时候练月琴的时候,因为身子太小,抱不住大的月琴,张德林专门给他做的。

  只是如今,那把月琴也只能放在屋子里吃灰了。

  一个老腔的戏班,最少要五个人,张德林是“前手”,要负责说唱全本台词,怀抱月琴,配合表演进行唱奏。

  “签手”是张德云老爷子,操作了全场的皮影表演。

  “后槽”,也叫做打后台,主奏马锣、勾锣、梆子和碗碗,武打中还要呐喊助威,帮唱。

  “板胡手”以前是张德海老爷子,还要兼奏小铙喇叭,助威帮唱、吹哨。

  “坐挡”,也叫做“贴档、“帮档”、“择签子的”,根据剧情的进展、提前安装皮影人物道具,随时供签手使用,帮签手“绕朵子”,排兵对打、拍惊木、呐喊助威。

  不过德林班人员众多,不需要一个人身

  请收藏:https://m.bq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