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00章 最可怕的是我们失去了对贫穷的想象_催泪系导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00章最可怕的是我们失去了对贫穷的想象

  可以预见的是,对于影评人,对于媒体人而言,《暖春》更像是《隐入尘烟》的添头。

  没办法,这年月,像《暖春》这样的电影,其实剧情的确是有些简单俗套了,不过,作为商业片来说,却已经足够了。

  但是相比起来,《隐入尘烟》却更受影评人和媒体人的青睐。

  毕竟,《隐入尘烟》在这个节点,对于很多人而言,也许是得益于那些“乡村”题材的影视作品,所以,让很多人都有种错觉,如今的国内的农村,家家户户都能住上小洋楼,甚至都能开的起小汽车。

  甚至于,很多影视作品里面的农村的生活,给人的感觉,比城市的人的生活还要充足还要富裕。

  为此,《隐入尘烟》的出现可以说是近年来,最最特别的一部乡土片。

  因为《隐入尘烟》没有遮掩,无比地直截了当地把那些苦难展现在大众的眼前。

  为什么会有人说,《隐入尘烟》是拍给“中产”观看的农民电影?

  因为事实就是如此。

  电影的受众最多的是什么人?

  真正的农民们会成为电影观影的主力人群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真正的观影的主力人气从来都是“中产”。

  这是浅层面上的一种说法,而更深层次的是,《隐入尘烟》里面展现出来的农村,当然不可能是普遍存在的情况。

  否则的话,为什么会有《暖春》?

  不是说其他的乡村影视作品,就一定是虚假的,有富裕超过城市里的人的农民吗?

  答案是有的,但是实际上客观地说,他们这些富裕的人群,还是农民吗?

  靠种地发家致富的始终是极少数,那些村里的农民富裕起来,实际上更多的是因为他们走进了城市,完成了身份的转变。

  就像《隐入尘烟》里面的张永福一家,他们其实早就已经不是农民了。

  随着两部电影开始面向普通观众点映,关于这两部影片的评论也陆续多了起来。

  “真正打动人的往往不是刻意堆砌的悲情,可能只是雨槽瓶瓶哨声响,夜归路的盏烛光,开水凉了一趟又一趟,麦子烙印在手上。”

  “有的人打驴,有的人护驴;有的人打水也不忘把蝌蚪放回池里,有的人路过也要抓蛤蟆绑在手腕上;有的人说借是一码归一码,有的人要别人献血问你衣服还合身吗;有的人累死累活砌砖盖房只为能够安安稳稳过日子,有的人不提前商量给别人申请楼房,拆人砖房只为那五千块钱差价;有的人在人情世故中想找一份体面,有的人选择隐入尘烟好久没有看到这么鞭辟入里的乡土影片了。

  尽管《暖春》延续了李易导演的催泪风格,尽管《隐入尘烟》看完让人心头发堵,可是我还是更喜欢《隐入尘烟》,因为《暖春》这样的影视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