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1章 体验_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1章体验

  吃完了午饭,各自休息了一会儿,徐容便来到了女生宿舍楼下,站在花坛前,一边等着小张同学,一边脑子里思考着和她有关的事儿。

  小张同学没做穆晚秋的小传,也没有写创作笔记。

  她对规定情境的探究、对行适应选择乃至于形体和心理的关联性,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

  小张同学的戏感并不算差,行动的适应性这块基本合格,经几场排戏,徐容就看出了端倪,可是她在角色的情感创造上,基本上处于本能状态。

  至于更进一步的以形体和语言来体现角色,反而好了一点。

  因为天赋使然。

  若是天赋爆炸的,如周讯那种,自然怎么来都行,甚至行动的适应性选择上也没必要投入太多精力,当她构造了心象,剩下的靠本能演就完事儿了。

  但周讯只有一个。

  到了此时,他也明白了学校招生时看脸的原因,浮躁的大环境下,没几个学生会认真钻研理论和技巧,而这种情况下,外形上更加出挑的,机会相对的也更多一些。

  另外一方面,大环境影响的也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老师。

  学校的老师,七成的都没有实践经验,但是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演员。

  就像先前老师讲的心象构造,他当初为了找到适合的方法,学习的时候参考了许多资料,如于是芝的《焦菊隐先生的“心象”学说》、《我演程疯子》、刘长春的《茶馆的舞台艺术》中收录的蓝天野创造秦仲义的过程、李仁堂的《生活、技巧杂谈》、吕恩的《我和蘩漪》、郑榕的《扮演常四爷的一点体会》以及王尚信的《我演雷军长》等等,在翻了这些资料之后,他同时对照着相关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比较。

  最终综合了一套自己用来比较顺手的方法。

  相比较之下,课堂上讲的内容极为浅显,只是讲了一些相对笼统的理论。

  这还仅仅只是表演上较为基础的心象构造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塑造完整的心象,只能寄希望于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把缺失的理论给补上。

  中戏出身的同行,说起学生时代,最记忆犹深且深恶痛绝的,就一件事儿,排戏。

  四年大学,排四年戏。

  而北电的学生,最咬牙切齿的,则是拖堂加课。

  而由此产生的结果也是极为明显的。

  “徐老师。”

  某一刻,小张同学蹦蹦跳跳的打断了他的思考。

  令徐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三个舍友也跟着过来了。

  他瞧着跟着小张同身后尾随似的杨蜜三人,问道:“你们,又凑巧了?”

  小张同学双手插在口袋里,摇了摇头道:“不是的,徐老师,她们想给咱们搭戏,我看啦,好几场戏都得人帮忙走位置的。”

  徐容瞥了她一眼,没拆穿她的谎言。

  在几分钟之前,宿舍当中。

  当小张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