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1 吃武术饭_太极第一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成和郝重商量了成立太极拳学校的一些细节问题,出乎林成意料的是,郝重非常热心,看来郝重确实是想把太极拳传承发展下去。

  林成和郝重商定,由林成出资在市郊找个适合练武的地方,当然这地方既要远离都市喧嚣,又不能太远,方便太极拳研究会的师傅们教学方便。

  最后郝重和林成商议的结果是原则上每位来教学指导一个月不少于三十个小时的人给予每人三千元月薪,而如果有想专职在学校任教的,学校每月给开八千的工资。

  本来林成是要给一万的,但是郝重坚持八千已经绝对不少了,他一个三级甲等医院的副院长也不过是月薪一万块,这倒不是郝重怕这些教练的工资高于自己,郝重不是这么个没有心胸的人,而是郝重是全国人大代表,对于全国的工资现状他再清楚不过了,离谱的工资水平并不是好事。

  郝重的收入并不是只是工资,他还是某几个医学学科的带头人,还有医院的奖金,等等,年薪百万其实并不多。

  郝重也答应了林成作为鲲鹏太极学校的名誉校长。并且郝重在征求了很多太极拳研究会的会员以后,给林成找了好几个专职的太极拳老师。

  太极拳研究会的副会长孙振是仅次于郝重的高手,甚至在打法上,郝重并不占什么优势。按理说孙振真的是一个纯粹的太极高手,他就是吃武术饭的。

  孙振少年的时候就身手敏捷,大家斗殴是家常便饭,后来偶然的一个机会,被一个老拳师看中,收为徒弟。这时是八十年代末期,他接替了父亲的岗位在轴承仪器厂上班,但是三天两头翘班,按理说那时候轴承仪器厂是绝对的好单位,还没受改革开放的大潮影响,工资着实不低。

  孙振经常翘班,不是去玩,不是去帮人打架,而是自费去温县,去永年,学个三招五式回来,继续上班,很难想象,一个人不远千里去学个三招五招回来苦练,是什么一种疯狂的状态,反正孙振就是这样,够路费就走,学个三五天就回来,即使那时候孙振父亲是轴承仪器厂的老人,厂长被下面三番五次的反应这个事,也实在没办法了,只有辞退了孙振。

  但是孙振是个绝对的武迷,被正式单位辞退后,并没有消沉,反而是毫不在意,继续找零工干,依旧是遍访河南河北的武术高手。

  就这样,孙振有恒心,有毅力,更有兴趣,搭上了金钱,搭上了时间,孙振三十多岁,武艺大成,功力刚猛,他也慢慢开始教授邻居家的几个孩子,后来太极拳研究会成立,郝重跟孙振推手不相上下,但是郝重的社会地位在这里,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烟威最大医院的副院长,加之功夫高强,这个会长是实至名归。

  孙振功力高强,尤其是散手更是高强,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