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九章 百年会谈 五_大时代190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大了。

  “两倍,这个是我以长久的价格来衡量的。若是近几年,登去制糖做酒中间的各种耗费。五七倍的价格也可以,若手脚大一些,十倍也不是虚妄之言。”

  张弼士再次语出惊人,在场的不止是孟洛川瞪大了双眼,盛宣怀这边也是一样,两人之前没有想到,这区区一个甜高粱之中,竟会有如此大利。

  粮食亩产,盛宣怀也是略知一二的,他在心里估算了一下,一亩高粱的产出差不多是稻米麦谷的一半左右,再加两倍,这一亩普通甜高粱的产出,差不多比得上南方两季的肥田了,若李二爷的法子真能推行下去,大清以后还真可以凭借甜高粱解除粮食不足之虞。

  更让盛宣怀在意的不是粮食,而是制糖做酒之中的大利,张弼士就是靠着这个发家的,几十年的功夫,积攒数千万两身家,若是能投身制糖业,他是不是也能成为第二个张弼士呢?

  看到了盛孟两人脸上的表情,张弼士心中愈发的发苦了,李二爷的这个谋划,他自己是做不来的,大清的地盘太大,大成公在山东一省还凑活,想要把大成公依照现在的规模在整个大清铺设开来,没有大几千万两的银子根本没可能的。

  路走不通,这位李二爷想到了更好的法子,聚众呐!若不是关系到了切身的利益,甜高粱这样的谋划,张弼士也要掺一脚的。

  “张先生,还有什么比得上这甜高粱呢?一下就能使小民生计翻上两倍,这事儿张先生该做。”

  张弼士说的这些,李大成的心里也有大体的框架,今年甜高粱的青杆就是按着粮价两倍的价格收购,虽说不到收获的季节,但大成公这边预付了一部分收购款,据下面传回来的消息,预付款项这一举措,比之山东官府的推广要好得多,一些之前推广的不错的州县,半数的土地已经播上了甜高粱的种子,只等着收获了。

  从种下到收获,最多也就半年的时间,大成公想要建好几十处州县的糖厂,没有张弼士的帮助,恐怕是做不到的,见甜高粱的事儿说的差不多了,李大成这边又逼了张弼士一下。

  “在商言商,二爷的这个要求我不能答应!”

  涉及到了根本利益,张弼士也拿出了他应有的态度,好事儿也是分对谁的,甜高粱一事,影响到了他的根本利益,别说支持了,不打压就算是不错了。

  “张先生不要说得太笃定,真不能答应吗?

  若我将产糖量的一半,以你的成本价交予你销售,你还不答应吗?

  南洋屁大的一个地方,有大清的卢粟做靠山,一半的产量给你,南洋的哪一个糖商敢跟你叫板?

  你的工厂所产之糖,大多不是在大清销售的,与我合作。你张氏的买卖才能长久,不合作,短期之内你或许会有些利益,长期,张氏在南洋的买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