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九十七章韩信的民主_大秦:醒来竟在始皇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韩信得到新军铁骑和炮兵的支持,信心大增。

  就在王威到达的次日,韩信召开了攻燕之前的前线军事会议。

  在一个简短的欢迎王威和新军将士的仪式后,韩信端坐帅位说道:

  “此次攻燕,秦王给予高度重视,特别加派了王威将军带新军铁骑和炮兵助阵,为我们增添了强有力的生力军。”

  “此外,丞相府特别委派长史大人,前来赵地督导粮草军资,不日也将抵达前线。这些都是对我们攻取燕国最有力的支持。”

  “为了打好这一仗,本将军特别召开此次军事会议。各位将军们,大家都说说吧,这仗该怎么个打法?”

  在王威到达军中之前,一直耳闻韩信足智多谋,用兵如神。原以为开战前,定是韩信运筹帷幄,事先定好锦囊妙计,然后升帐点兵派将,出其不意一举拿下对手。

  没想到,韩信上来先召开战前民主讨论会,这一举动令王威感到新奇。

  不过,仔细一想,王威又觉得韩信这一方法确实高明。

  战前讨论,不仅能集思广益,博采众将的观点,而且可以使大家的想法充分得到沟通,有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统一思想。

  这样一来,无论是战场的应变能力,还是在执行作战任务时的配合,各军都会更加协调和默契。

  军队毕竟是一个集体组织,能否打胜仗,很大程度取决于步调一致。

  看来,韩信之所以被称为常胜将军,在治军上确实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王威记得临出发前大父王贲对他的谆谆教导:

  “到了韩信军中,要好好向左将军学习,谦虚谨慎,多动脑子,这样才能不断成长。”

  所以,在韩信的开场白后,一是新来乍到,不熟悉情况,二是大父的教导,使王威决定闭上嘴,认真听各位将军们的见解。

  只见帐下一人挺身而出,率先发言。

  王威记得此人名叫蒯(kuǎi)通。

  一是因为他独特的姓氏,另一个,刚才在韩信为他做介绍时,特别说过他曾奉命出使燕国,说动了燕王韩广投降。

  蒯通,范阳名士,自幼饱读群书,腹内盛藏韬略。原名蒯彻,因太史公的《史记》避讳彻字,又称蒯通。

  蒯通道:“燕国地理,偏于东北,国虽弱小,却是周王族传统的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国祚八百余年。”

  “至燕昭王时,任用乐毅合纵攻齐,五年内曾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又命秦开破东胡朝鲜,取地两千余里,疆域北至辽东,西至上谷,南与齐、赵接壤,修筑西起造阳东到汉城(今韩国首尔)的燕长城,可谓盛极一时。”

  “此次,燕王韩广本已经同意归顺我大秦王朝,但其臣属将军卫满,依仗着手中有八万军队,又与东胡部落勾结,企图据地自守。”

  “燕地大部分人民,居住在燕山之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