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51章 伊尹周公之事_秦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贾叹息道:“小小孺子,才十岁,但却被各种变故,彻底吓傻了,总冲着人笑,呆呆愣愣的,臣让人暗暗试探过,不似作伪。”

  “可悲啊。”

  黑夫长叹:“扶苏当初,就这样舍他而去?”

  “这不是我印象中,长公子会做的事。”

  黑夫总有种感觉,扶苏,不会就此沉寂……

  陆贾却不关心扶苏,拱手道:“君侯进入关中后,欲拥立公孙俊为新皇帝?”

  黑夫不置可否:“我否定胡亥,不承认他,等当真进入咸阳后,已诛伪帝,想要得到秦人认可,还需要一面旗帜。”

  或者说,傀儡!

  “按照你的说法,公孙俊,反倒是最合适的……常頞想必也乐见其成吧,那样他就有拥立之功了。”

  陆贾肃然:“敢问君侯,拥立公孙俊为帝,然后呢?”

  “欲行伊尹、周公之事乎?”

  ……

  对陆贾的问题,黑夫却不置可否。

  “伊尹、周公,不是儒生极力推崇的么?”

  陆贾道:“身为儒士,陆贾自当极力推崇,但身为人臣,陆贾却不推荐君侯效仿此二人。”

  他再拜道:“请君侯让臣细说伊尹、周公的下场。”

  “世人皆言,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

  “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训三篇,褒帝太甲,称太宗。”

  讲完伊尹故事的第一个版本后,陆贾却话音一转。

  “不过,除此之外,臣还听说过另一种说法。”

  “有人说,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放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黑夫听完,顿时乐了:“陆生,这不是法家之言么?怎么从你一儒生口中说出来了?所以你认为,后者为真,前者为伪?你是要否认《书》?”

  陆贾笑道:“孟子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轲虽然有许多话不中听,但此言,臣却深以为然。”

  “我信了你的鬼!”

  黑夫心中腹诽,他曾听张苍吐槽过这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听上去,是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常被引用。

  但这其实是断章取义!

  孟子的原话明明是:“我对于《武成》这篇文章,信里面的二三句话就行了,至于其他?根本不值得相信!仁人无敌于天下,周武王以至仁伐至不仁的纣王,商卒倒戈,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武成》上,为何会说牧野之战血流漂杵呢?真是胡说八道!”

  这明显是只信自己主观看法,不信客观记载了。

  对自己的论点有利就信,不利就不信,甚至当没看见。

  呵,跟后世的论坛喷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