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7章 烈酒换马_天命唯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所以,拓跋宏无奈之下,只能同意薛宗起的请求。

  这样的君臣相处方式,其实根源是国家的权利构成。

  一直到科举制兴起之前,都是皇权和世家大族相互制衡,共同组建起一个国家。

  而他们对于开疆拓土,彪炳史册的欲望都是很强的。

  所以杜甫的兵车行中,才会有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这样一句诗。

  而科举制大行其道之后,人们发现一切都和从前不同了。

  一纸锦绣文章,顶的上武人们浴血奋战十几年!

  于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以及那句脍炙人口的,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

  而屁股决定脑袋,出身社会基层的文官们,对于民间疾苦自然深有体会。

  所以他们天然的,就反对皇帝去开疆拓土。

  打赢了,功劳和土地是皇帝以及武臣集团的,而打输了,死的却是他们潜在的佃农……

  于是,汉唐之时的武风就荡然无存了。

  刘盈看了一会鲜卑乌桓人送来的礼品,将之分门别类后转身而出。

  在城外的军营中,还有很多他极为看重的东西。

  马。

  准确的说,是乌桓和鲜卑人所喂养的,生长在森林和草甸子上的驽马。

  这些,就是燕国冷血马的始祖。

  要将燕赵之地开辟为大粮仓,那些需要用重型马拖拽的铁质铧式犁,就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鲜卑乌桓人的驽马,体型高大,四肢粗壮,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后世里的夏尔马,以及匈牙利马,就是其中的代表。

  它们虽然跑的不快,但是可以拖拽着几吨的重物大步快走。

  刘盈与之交换的,则是从胡骑那里买到的草原马。

  东胡人之所以打不过匈奴人,就是因为匈奴人的草原马,是一种热血马,跑得快性子烈,比东胡人温吞吞的冷血马更加适合骑兵作战。

  至于对于识大体的鲜卑王和乌桓王,刘盈自然也毫不含糊。

  在来之前,他就准备了好几大车上等的丝绸。

  这些,是他回馈给对方的礼物。

  中国乃礼仪之邦,讲究的就是一个礼尚往来。

  而且刘盈这样做,其实是为了培养对方的消费习惯。

  丝绸这种东西,听起来各种高大上。

  但其实在这个年代里,因为养蚕育种技术,以及纺纱技术都不过关,所以纺织出的丝绸,摸起来很光滑,但却不结实。

  普通百姓即便是消费的起,但却也不会选择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

  他们更喜欢的,还是麻布或是葛布等物美价廉的布匹。

  至于棉布,刘盈在半年前就让人给南方的赵佗写信,探求通商的可能。

  虽然非洲棉远在埃及,但亚洲棉,其实已经通过东南亚传到了岭南之地。

  只是和当年的红薯玉米一样,这时候的棉花,也是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