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67章 没骨绘_重生之乘风而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67章没骨绘

  老爷子也是大行家,张口就报了出了两项和真品不同的特征:“所以除了釉水,别的还是没能逃出雍正仿品的局限。”

  “那就还是仿造的水平不高?”余三哥在一边听得云里雾里,见两人挑出了一堆的毛病,开口问道。

  “哈哈哈哈哈……”余老爷子和周至就好像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一般,乐得前仰后合,笑得余三哥和小六姐莫名其妙。

  笑了好一阵子,周至才捧着肚子:“余三哥,历朝历代仿宋代五种御贡瓷器,仿到雍正年间算是达到了顶峰,再往上突破任何一点,都是千难万难的事情。”

  “虽说建国瓷是集中全国力量为建国献礼,但也要考虑成品率的问题,这个问题,只有改胎改窑温改釉料配方才能够做得到。”

  “可这些全都改了,仿出来的东西就不像了,如何又保证成品率,又保证仿品能够以假乱真,这就是难点。”

  “那要是我不追求成品率,专注于追求仿得像呢?”余三哥硬抬杠。

  “这就有涉及到时间成本了。”周至笑道:“我们先不说瓷胎土配方的还原和釉色配方的还原,单说一个土法陈化工艺,都不简单。”

  “为什么刚刚我们说香灰胎?那就是宋瓷胎土的特点。”余老爷子知道三哥和小六姐听不懂,于是耐心解释:“古人不像现代人有诸多的提纯工艺,他们制作瓷器用的胚土,就是采矿,焙烧,粉碎,除杂的工艺就是水漂,抟泥。”

  “然后制作成泥砖,放到阴凉的地方码放起来,一放最少就得三五年,多的要十几年,几十年,让其中发生一些缓慢的化学反应,让杂质分解。”

  “没过一段时间,作坊会将这些陈泥取出来,和新泥混合,再重复这样的工序。”

  “这样的泥制作出来的瓷胎,可是能拿给你随便造的?”余老爷子笑道:“还不追求成品率,癞蛤蟆打呵欠,好大口气!”

  “这还只是胎土的一例。”周至说道:“其余的釉料,窑口形制,用柴,烧造时节,控火控氧工艺等等,要将全套古代工艺都摸索出来,再以古法不计成品率地烧出和古瓷完全一致的瓷器来……那纯粹是自讨苦吃,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所以无论哪朝,都走的‘以新仿旧’的路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岛国的蚂蝗绊龙泉青瓷大碗。”

  “这又是什么故事?”余三哥这才发觉这行当的学问太大了。

  “明代最强盛的时期是哪个时期?”周至问道。

  “那当然是永乐。”余三哥说道。

  “永乐年间,现在的岛国上有个幕府大将军叫足利义政,得到了一个最早供奉在南宋临安育王山寺庙中的青瓷碗。”

  “但是这个碗已经在日本传承了两百年,出现了一条大裂。”

  “足利义政感觉非常遗憾,于是趁派遣使

  请收藏:https://m.bg5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